4月9日,广西红十字会救护训练中心受邀到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教职工开展公益持证创伤救护培训,约240名教职工参加。本次培训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常见创伤类型、急救原则和操作技能进行了详细讲解和实操演示。
“‘8’字包扎适用于手掌、手背和踝部等关节部位,第一步先用干净的敷料覆盖伤口,第二步从腕部开始以环形包扎起步,第三步让绷带经手掌和手腕呈‘8’字形缠绕……”在理论学习中,培训师详细讲解常见急救场景、创伤救护的基本原则及操作流程,重点介绍止血包扎、骨折固定、伤员搬运等核心技能。
实践操作环节,培训师借助模拟实际伤口,示范如何正确运用绷带、三角巾、纱布等物品进行止血与包扎,并强调了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规范。头部出血在各类意外事故中较为常见,有效的止血包扎能够防止伤势恶化。培训师现场演示了三角巾包扎的头顶帽式包扎,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和详细的步骤演示,帮助教职工们建立对急救知识的直观了解。
培训师分组示范操作 ▽
随后,教职工们分组在培训师的指导下练习创伤包扎、骨折固定等技能。通过模拟校园常见意外情景,开展实战化操作,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应急反应能力。
学员练习 ▽
实操考核 ▽
本次培训是广西红十字会救护训练中心联合学校开展的第二期教职工应急救护能力提升培训。此前,双方已于3月26日开展了一期心肺复苏(CPR+AED)公益持证培训。此次培训旨在让教职工在掌握心肺复苏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普及急救知识技能,增强教职工应对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的处置能力,全面提升教职工的急救意识和技能,提高教职工运用急救知识进行自救互救的能力,强化学校急救救护保障,营造“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氛围。